英國「金融時報」集團本月發表2015/16年「亞太地區未來都市」排名,臺北在163個被評比的城市中,由上次的第6攀升至第3,僅次新加坡與東京,在亞太區中型城市中更高居第1。
臺北的經濟成長潛力(economic potential)在亞太區僅次東京,企業友善度(business friendliness)排第4。而在區域內中型城市之中,臺北的以上兩項排名與整體排名都居冠。
「日經新聞」報導引述排名報告,臺北以「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為4萬4173美元,經濟健全。臺北市也吸引許多創新人才,2010年到2014年間有2萬4280項專利註冊,是所有調查城市中第3高。
臺北受良好教育但低薪的勞動力也吸引投資人,進出口成本低廉、產權登記費用低和相對便宜的工程許可申請都提升了臺北的商業吸引力。
「金融時報」報告也提到臺北的兩個國際機場-桃園與松山,往來全球109個航點。
這項排名由「金融時報」旗下數據部門fDi Intelligence統計。新加坡擁有亞洲最好投資與經濟成長前景,連續3度蟬聯冠軍。新加坡持續稱霸也多虧蓬勃的外資,2003年到今年9月對新加坡投資就佔區域整體7.3%。
東京則從2年前的第9名躍升到第2,歸功於打造全球金融中心的10年計畫,以及目標提升東京國際競爭力的國家戰略特區方案。
這項排名調查每2年進行一次,根據6個項目對城市進行評比,包含:「經濟成長潛力」(國內生產毛額及外國直接投資件數等)、「基礎設施便利性」(網路通訊速度及運輸網品質等)、「外商直接投資(FDI)戰略」、「投資效果」、「投資與辦公環境」、「人力資源及生活品質」。
亞太區4到10名分別為:4.首爾5.香港6.吉隆坡7.北京8.上海9.大阪10.雪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