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全國人大今天通過「國安法」,卡式臺胞證6日起將在福建試點簽辦。學者認為,「國安法」僅為宣示意味;但卡式臺胞證「內嵌晶片」一事恐讓臺灣曝於國安風險中。
大陸公安部今天宣布,自6日起,將在福建試點簽辦卡式臺胞證,卡式臺胞證將內嵌「安全智能芯片(安全智慧晶片)」。有受訪的臺灣學者對此表示憂心。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丁樹範表示,卡式臺胞證跟紙本臺胞證最大差異就是晶片。一旦民眾使用卡式臺胞證,就可能被全球定位,以前還要勞費公安部門調查,現在可以24小時掌握民眾行動。
丁樹範舉例,在大陸買高鐵票都需要實名制,卡式臺胞證「一刷就完了」,個人的行動將被隨時掌握,包括入住哪家飯店等。
他認為,臺灣方面無法透過官方抗議來規避資安風險,但晶片卡引發的國安危機更大。
大陸當局6月14日宣布臺胞證免簽,並指今年內實施卡式臺胞證,但今天就宣布6日將試點辦理。對此,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蔡東杰表示,顯示大陸對兩岸關係從雙向溝通變成主動做主。
蔡東杰說,大陸從過去幾次對臺政策的經驗中發現,在兩岸關係上,仰賴臺灣配合不太可能,但兩岸關係又不能止步。因此就在自己的權力範圍內部做自己可以做的事,取代以往的取得共識。
至於「國安法」提到,「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是包括港澳同胞和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共同義務」。對此,兩岸學者均認為,宣示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丁樹範強調,法律是要透過實踐才能彰顯實質意義,而政治則是宣示的,在兩岸分治的現實情況下,大陸國安法「執行面問題很大」。
北京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王振民先前曾表示,這個條文是對「一個中國」重要的政治宣示,但沒什麼具體要求,不至於讓兩岸關係起實質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