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英國大學教授遭中國留學生投訴後被校方取消課程,而痛斥英國高校為了賺取中國學生學費不惜打壓學術自由。
近日,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以下簡稱UCL) Bartlett環境能源資源學院(Bartlett School of Environment, Energy and Resources)副教授席沃斯(Michelle Shipworth)向媒體透露,她在所教的一門名為“資料偵探”的課程被中國留學生投訴後,遭到UCL的不公正對待。
58歲的席沃斯自2009年開始在UCL執教“能源和社會科學”。她的學生在第一學期(為期10周)和第二學期(為期10周)分別要學習四個單元(module)的課程。
去年10月,席沃斯在課堂上展示了一張圖文並茂的幻燈片(PPT),是來自非政府組織“自由行走”(Walk Free)於2014年發表的一份名為“全球奴隸指數”的報告。報告稱,中國是世界第二大存在“當代奴隸”的國家,並且用不同深淺的顏色標明全球各個國家存在“當代奴隸”的嚴重程度。在此PPT圖片上,非洲大陸、印度、蒙古等國現象最嚴重,用深紅色標明;中國的顏色是淺桔色,略好於土耳其以及一些東歐國家,但是明顯比歐洲、北美、澳大利亞等國和地區更嚴重。
席沃斯向課堂上大約80名學生發問:“為什麼中國會有這麼多奴隸?”
席沃斯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解釋說,之所以選擇這份“全球奴隸指數報告”,正是由於這篇報告的資料存在嚴重謬誤,她才拿來當作“靶子”,鼓勵學生找出報告的缺陷,從而練習他們的思辨和反駁能力。
她說:“我引用的這個所謂‘奴隸地圖’充其量是毫無意義的廢話,一堆垃圾。我之所以用這個地圖,就是想讓學生思考,這種說法可能存在什麼問題?這些二手資料和資料集有什麼毛病?因為這個教學單元的全部意義就在於,讓學生們去批判這些資料和事實陳述。我希望學生們強烈反對我的說法,告訴我我錯了,並且花大力氣來證明我為什麼錯了。”
席沃斯回憶說,當45分鐘的課程結束時,有一名中國男學生質問她:“你為什麼使用這麼挑釁的內容?”而她當時的反應是“問得好”,並且做了回答。
但是之後事態的發展讓她大感意外,五天之後,席沃斯的一位同事告訴她,她的課讓“一些中國學生感到很沮喪”。之後,她收到系領導的郵件,說學生投訴她“對來自中國的學生有偏見”,理由是她曾經懲罰了作弊的中國學生,並且希望她在選用教學材料的時候不要針對某個特定的國家。
郵件還說:“你使用了一個具有挑釁性的課堂練習-調查資料品質,但主題是奴隸而且聚焦于中國,這讓中國學生感到尊嚴受損。”
然後,領導還在郵件裡說了一句讓席沃斯看來是最為關鍵的話:“這種偏見的結果是,中國學生在UCL的學習體驗不佳,從而損害我們課程的聲譽和將來的招生。”
席沃斯告訴美國之音,“我已經教授這門課十年了,每年大概上這門課的有80個學生,其中至少有四分之一、有時候三分之一的學生來自中國。每年我都是用的這個課件,也就是說,至少有好幾百個中國學生上過這個課,也看過這些PPT,聽到過我的提問。但是這是第一次有人反對,所以我一下子覺得特別的不可思議。”
席沃斯說,她也是從這個事情發生之後,才開始上網關注關於中國留學生的新聞和近年來發生的諸如“鋼琴門”之類的事件,也第一次聽說了“小粉紅”一詞。
席沃斯說,迄今為止並沒有學生直接向她提出意見,她到現在也不確定到底有多少學生就此提出了投訴,而校方也沒有給她確切的數字。她也無從知道,這究竟是中國學生聽到“奴隸”一詞後確實自尊心受傷,還是出於其他壓力和理由舉報她。
最終,校方做出了一個讓席沃斯感到不解和憤怒的決定:她被剝奪了這個單元的課件內容和教課權,改由她的同事教學,而她本人只能負責教學其他幾個單元。
席沃斯說,在課後的調查中,基本所有學生都在學校的練習網址上回答了問題,她本人也感到很滿意:“學生學到了很多,這才是我的工作。我的工作不是每天哄學生開心,我的工作是讓他們接受適量的挑戰並從中學到東西。”
席沃斯表示,“資料偵探”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她花費十年心血精心製作完成,校方突然因為出於討好中國學生的動機而被要求放棄,令她感到尤其沮喪。
席沃斯坦言,令她驚詫的不僅是校方的做法,而且她印象中的中國學生從來不是脆弱之輩。“我知道如今大家都變得越來越敏感。但根據我的經驗,中國學生總是很堅韌和勤奮。他們沒那麼脆弱,不會動不動就生氣。所以這也讓我非常驚訝。我一直認為中國學生很棒,很勇敢。”她說。
英國智庫亨利·傑克遜協會(Henry Jackson Society)研究部主任西德威爾(Marc Sidwell)說,UCL屈從中國學生懲罰教授事件“令人震驚”,但這是“英國大學界普遍存在的問題”。西德威爾說:“UCL應立即恢復席沃斯女士的職務,並重申對學術誠信原則的承諾。任何一所大學都不能將商業利益淩駕于學術自由和言論自由之上。不幸的是,英國大學在經濟上對中國學生的依賴,以及習近平政權不斷的政治化這些中國學生,會導致大學忽視最重要的價值觀。”
目前,UCL的中國學生數量超過一萬,約占學生總數的四分之一,是英國高校中中國學生數量最多的一所大學。中國留學生的學費比本國學生要貴2-3倍,最高可達每年4萬英鎊。
前英國教育部大學國務大臣詹森(Jo Johnson)2023年9月聯合其他學者發佈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英國高校過去幾年對中國學生學費的依賴有增無減。報告稱,英國院校從中國學生支付的高昂學費中獲益匪淺,而中國也日益成為研究領域中根深蒂固的合作者。博士生在英國研究體系內至關重要,而博士生的主要生源便來自中國。
在過去五年中,中國博士生占英國高校全日制國際博士生的比例大幅上升,從2017-18學年的17%上升到2021-22學年的28%。同時,英國高校的國際學生學費從2018-19年度的313億英鎊上升到2021-22年度的419億英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