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距離上一位日本首相訪問中國已有7年,如今日中關係回溫,美國有學者認為,川普行事不可預測,又對敵友「無差別待遇」,最終讓安倍走上「安全靠美、經濟朝中」的路線。
很難想像有這麼一天,安倍會踏上中國所為他鋪的紅毯。彭博社整理了習近平與安倍4年來的合照,從2014年習近平不願握手及不屑的眼神,到兩人近來相視而笑,不用一字,就足以道盡中日關係從「相敬如冰」到「擱置爭議」。
史汀生研究中心東亞事務共同主任孫韻告訴華盛頓郵報說,這是長時間以來,中國領導高層首次尋求與日本建立正面關係,而這股動力正來自川普。孫韻說,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東京和北京都感受到來自美國的「炙熱」,是這股力量改變日本與中國各自的政治計算。
川普當選後,安倍是首位訪美祝賀的外國領袖,但川普一上任,就執意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
先不說美國退出TPP對安倍拚經濟造成的影響,川普後來高舉國安理由,對進口鋼鋁課徵關稅,連盟邦日本也未能倖免,川普自顧自地往前走,卻沒留意到「美國優先」對日本無差別且不留情面的手段,連美國學者都為安倍抱屈,也成了「經濟朝中」的推手。有報導說,北京預計會在日本食品進口管理上鬆綁,對安倍而言這是重要成果。
前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韋德寧(Dennis Wilder)就說,川普把歐盟與日本等盟邦都先教訓一頓,卻要求所有國家要和美國在貿易問題上一起對抗中國,他不懂川普要如何成功。
美中兩強對抗,對多數國家來說,為自身利益考量,就算不能兩面討好,也得盡量避免選邊。安倍的做法是,安全上和華府有條約緊緊相繫;但經濟上,安倍在訪問北京前,選擇先啟動和華府的雙邊貿易談判。儘管談判內容是貨貿(TAG)或全面性貿易協定雙方各有說詞,但先安頓美國,有助於安倍推動日中經濟合作。
日本經濟新聞編輯委員太田泰彥,日前就在華府一場研討會上說,就他了解,日本政府內部對是否要和美先展開雙邊貿易協定談判有過爭辯。他猜測安倍決定先啟動談判是為了要安撫川普。
另一方面,安倍在區域及多邊協定也沒停下腳步,包括日本及中國都有參與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及日本主導的TPP 11,也均有望生效。
日、中之間的根本矛盾,如慰安婦問題和釣魚臺主權爭議,短期內仍然無解。北京現以「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原則,作為現階段突破美中貿易緊張的戰略;安倍則是小心翼翼、看準時機,遊走華府與北京之間,藉此為日美貿易談判累積更多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