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太空垃圾已經讓地球上空變成垃圾場,並影響正常衛星運作,各國提出雷射、特殊清掃衛星等解決方式,或是強迫未來衛星都要有自行返回地球毀滅的機制,不過在成本考量下,都還未付諸實行。
自從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普尼克1號後,太空垃圾(orbital debris)的數量便隨著世界各國太空任務的進行而逐年增加。2008年,歐洲太空總署地面控制中心公布的電腦模擬圖像顯示,太空垃圾已經讓地球上空變成大型垃圾場。
根據美國太空監測網統計,直徑大於10公分的地球軌道天體約有2萬2000個,僅1000個是還在運作中的太空船或衛星,其餘都是太空垃圾,如果連直徑1公分到10公分的碎片算進去,總量則高達50萬個。
太空垃圾是已無任何用途的人造天體,包括已除役的衛星或太空船等,有的十分巨大,有的則因為互相碰撞變成小碎片,散布在茫茫太空,而且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早晚會造成問題」,前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張桂祥說,中國於2007年試驗太空飛彈,以自屬一顆已死的氣象衛星為標靶,炸出不計其數的垃圾;2009年一顆已死的俄羅斯Kosmos通訊衛星,撞壞了美國一顆使用中的銥陣列通訊衛星,自己則碎成一大堆垃圾,都是有名的例子。
國家太空中心副主任余憲政告訴記者說,太空垃圾的軌道高度愈高,待在地球軌道上的時間就愈長,有的要數年,有的甚至要一世紀才會墜毀。雖然多數太空垃圾通過大氣層時就會燃燒殆盡,不會有明顯危害,不過,對於運行中的衛星就是很大威脅,就算小如螺絲的碎片,高速撞上也能對衛星造成損害。
針對如何讓太空垃圾減量,余憲政說,中國科學家曾提出在低地軌道(LEO)部署太空雷射站,用雷射光掃除太空碎片;日本則構想發射清掃衛星去清除太空垃圾,藉由母艦運送子艦到太空垃圾附近後,母艦把子艦推出去黏著在太空垃圾上並帶入大氣層燒毀。
NASA科學家曾經考慮利用地面雷射減緩太空垃圾碰撞的機會,採用百萬瓦級高功率雷射,使太空垃圾一部分表面汽化,讓太空垃圾因反作用力離開減少碰撞的機會,最後這些太空垃圾會與地球大氣摩擦焚毀。
國際太空聯盟曾提過希望2025年開始,發射到太空的衛星具備回收功能,可以自行返回地球墜毀,以不讓太空垃圾增加的目的,他認為現有技術比較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