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法國巴黎街頭濺血,到美國加州聖伯納地諾(San Bernardino)發生槍案,2015年頭到年尾顯示,全球各地對「伊斯蘭國」(IS)這個恐怖組織犯下的惡行無力招架。
過去12個月間,在伊拉克生根、趁敘利亞內戰壯大的伊斯蘭國,把焦點從攻城掠地,轉到打擊「遠方的敵人」之上。
英國前全球反恐行動首長、現任美國紐約智庫「蘇凡集團」(Soufan Group)副主任的巴瑞特(Richard Barrett)表示:「伊斯蘭國…已遍及全球。」
巴瑞特告訴法新社,政治人物發現,伊斯蘭國的問題「真的很難處理」。
「民眾很害怕,他們害怕的是恐怖主義到了這種程度。」
「但現在這樣毫無頭緒地在原地打轉,或出動更多轟炸機(到敘利亞與伊拉克),非但不是在解決問題,甚至會讓事情更嚴重一些。」
伊斯蘭國和先於他們成立的極端組織,最大的不同,或許就在伊斯蘭國可從自行成立的「哈里發國」調兵遣將,還可從他們攻打的國家號召支持者。
2015年底,就連加州似乎都成為目標。1對夫婦闖入聖伯納地諾的社福機構濫殺,造成14死。
調查仍在持續,但目前的情報顯示,這對夫妻檔犯案前,似乎從未直接接觸過伊斯蘭國。
視死如歸的聖戰士更讓威脅加劇,1月闖入巴黎「查理週刊」(Charlie Hebdo)濫射,奪走12條人命的果艾齊(Kouachi)兄弟檔,就是最鮮明的例子。
塞德與柴瑞夫果艾齊兄弟(Said and Cherif Kouachi)一度遭到監控,但後來當局似乎忽略了他們,不再視之為威脅,直到他們突然發動攻擊。
過去12個月間,遭到鎖定的國家就算補強資源,安全部隊還是疲於應付。
華盛頓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的瑞戴爾(Bruce Riedel)表示:「去年我問過的每個歐洲安全單位,都被外國戰士的問題嚇壞了,幾乎束手無策。」
每月都有數百名歐洲公民經由相對容易進入的土耳其前往敘、伊加入伊斯蘭國,其中一些人待在戰地一段時間後,回國時變得激進且冷酷無情。
瑞戴爾主張,要監控所有激進分子根本不可能。
巴黎政治大學(Sciences Po university)教授菲利俄(Jean-Pierre Filiu)也說,沙烏地阿拉伯12月宣布成立34國聯盟協力對付伊斯蘭國,但這麼做仍將有所不及。
他說:「巴黎與聖伯納地諾的攻擊讓西方國家知道,達伊沙(Daesh,伊斯蘭國的別稱)可在任何時候發動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