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賭城天天報 主頁 > 新聞 > 醫療健康
大腸直腸肛門疾病癥狀系列報導(五十)缺血性腸炎(腸中風)1
新聞來源:熊維羆大腸直腸診所發佈作者:熊維羆醫師發佈時間:2023-02-17
 大腸直腸肛門疾患簡介 缺血性腸炎(腸中風)1
來源:大腸直腸外科醫師:熊維羆 2023.2.17
大腸直腸肛門疾患簡介 缺血性腸炎(腸中風)1
  要持續有血液循環,才能維持腦細胞的存活,使腦部能發揮思想,左右行動的功能。如果血液中斷,就會引起腦組織壞死,嚴重時就會死亡。心臟需要有足夠的血液循環,才能維持收縮,維持幫輔的功能,一旦缺血會引起心肌壞死,心臟甚至不再跳動而死亡。
  腸道也是一樣,必須藉著良好的血液循環,才能維持輸送食物,分泌消化液,吸收養分等功能。如果血液循環不佳,就會產生缺血性腸炎,嚴重的甚至會整個腸道壞死,穿孔,破裂,而引起腹膜炎,處理太遲或是不當,患者就會因而死亡。
  維持腸道存活的血管由胃至直腸分別由腹腔血管,上腸繫膜血管,下腸繫膜血管及内骼血管系統,在人體内這些血管的互相交通形成良好的側枝循環。所以,除非所有的血管均有病變,很少會有病例由胃到直腸均因缺血而壞死,不過如果某一段血管的血流量不夠,而又無良好的側枝循環時,那一段腸道就會因缺血而壞死。先天側枝循環有缺陷的幾個位置,如回腸末端及盲腸,左側結腸的脾轉彎及乙狀結腸,均是側枝循環不良,容易因缺血產生壞死的部位。大多數的缺血性腸炎是因動脈血流不足而引起,尤其是好發於上了年紀的老年人。當血管本身已因動脈硬化而狹窄,如果有血栓形成,就會造成阻塞,遠端心血管的血栓也可能脫落而隨著血液循環造成腸動脈的阻塞。
  老年人都有不等程度的動脈硬化現象,而支配腸管營養的腸系膜動脈也不例外,由於腸系膜動脈發生阻塞,使得其所支配的腸段發生缺血的現象,並進而導致腸黏膜發生壞死、脫落、出血甚至穿孔的「缺血性大腸炎」。在臨床上,嚴重的「缺血性大腸炎」會呈現不等程度的腹痛、血性腹瀉,甚至急性瀰漫性腹膜炎的「急性腹症」的病症;輕者因黏膜發生慢性表淺性發炎,使得腸黏膜纖維組織增生,腸管失去彈性而僵硬,進而呈現麻痺性腸阻塞,使得罹患者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脹,甚至便秘的症狀。
  缺血性大腸炎常發生在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群中,亦是老年人常見的特殊腹痛病症之一;此外,由於其常以腹痛的症狀呈現出來,也往往常被臨床醫師當作是一般性的「胃腸炎」來診治,最後或許會衍生意想不到的致死結局。在臨床上,「缺血性大腸炎」也是老年人「動脈粥樣硬化症」必需要考慮在內的併發症之一。
  在缺血性大腸炎的個案中,有百分之七十五發生於左側大腸,其次為橫結腸佔百分之十五,而右側結腸則約佔百分之五,但絕少會發生在直腸。在臨床上,缺血性大腸炎罹患者大部分是在飽餐十至十五分鐘後,開始出現突發性及陣發性腹部疼痛,並伴隨著水樣腹瀉(或者血便);倘若血液循環能在短時間內恢復過來,其腹部疼痛的症狀也會逐漸改善,之後可能有一段長時間都不曾再發病。
  一旦結腸本身發生缺血的現象,則該腸段較易受到腸道中細菌的感染,因此必要的抗生素的服用也是很重要的。某些老年人本身因罹患心臟衰竭、脫水、急性心肌梗塞甚至休克,亦會併發「缺血性大腸炎」。某些在急性腹痛出現六至十二小時後衍生瀰漫性腹膜炎,若不及時處理,則或許在四十八小時內死亡。此外,慢性缺血性大腸炎罹患者會因進食後出現間歇性腹痛,而使得罹患者拒絕進食,最後逐漸呈現營養不良以及體重減輕的後遺症。
  在日常生活中,缺血性大腸炎罹患者應儘量避免暴飲暴食,而應採取少量多餐的飲食習慣,以減輕腸道工作的負擔。雖然大部分缺血性大腸炎所衍生的腹痛,都會在幾天或幾個星期後逐漸緩解,但少數則會造成大腸管腔的狹窄;至於某些較為嚴重的個案在出現腸管壞死以及瀰漫性腹膜炎之前,則需要決定緊急的剖腹探測及治療,才能挽救生命的。
  有時血管并無阻塞,但是因某種原因如血壓過低,休克,心衰竭,真性紅血球增多症等疾病,或使用毛地黃,利尿劑,口服避孕劑,兒茶酚胺,血管收縮劑等藥物,造成血管痙攣現象,而導致腸道的血液供給量不足以養活腸道。靜脈如果有回流不佳的現象時,會使靜脈血鬱積進而造成靜脈栓塞,也會進一步使靜脈血液循環受阻而使血栓形成,導致腸道壞死。?
 (待續)
戒烟 3
恆豐銀行4
Lvy Li 太陽能 2
林孟儒
Hua Lawer
熊維羆大腸直腸 广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