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賭城天天報 主頁 > 新聞 > 醫療健康
大腸直腸肛門疾病癥狀系列報導(四十八)非特異性大腸炎-克隆氏症2
新聞來源:熊維羆大腸直腸診所發佈作者:熊維羆醫師發佈時間:2023-02-03
 大腸直腸肛門疾患簡介 非特異性大腸炎-克隆氏症2
(續前文)
病理
  病變同時累及回腸末端與臨近右側結腸者為最多見略超過半數;只涉及小腸克隆氏病者佔其次,主要在迴腸,少見於空腸;局限在結腸者約占10%,以右半結腸為多見,但可涉及闌尾、直腸、肛門。病變在口腔、食管、胃、十二指腸者少見。大體形態上,克隆氏病特點為:1. 病變呈節段性或跳躍性,而不呈連續性;2. 黏膜潰瘍的特點:早期呈鵝口瘡樣潰瘍;隨後潰瘍增大、融合,形成縱行潰瘍和裂隙潰瘍,呈縫隙狀,可深達粘膜下層甚至深肌層;3. 腸壁各層炎症,伴充血,水腫,淋巴管擴張,淋巴組織增生和纖維組織增生。腸壁全層病變致腸腔狹窄,可發生腸梗阻。潰瘍穿孔引起局部膿腫,或穿透至其他腸段、器官、腹壁,形成內瘺或外瘺。腸壁漿膜纖維素滲出、慢性穿孔均可引起腸粘連。
症狀
  克隆病表現比較多樣,與腸内病變的位置,範圍,嚴重程度,病程長短以及有無併發症有關。典型病例多在青年期緩慢起病,病程常在數月至數年以上。活動期和緩解期長短不一,相互交替出現,反覆發作中呈漸進性進展。少數急性起病,可有高熱、毒血症状和急腹症表現,多有嚴重併發症。偶有以肛旁周圍膿腫、瘺管形成或關節痛等腸外表現為首發症状者。本病主要有下列表現:
  (一) 腹瀉:是本病最常見的症狀,每天2-6次,大便中一般無肉眼可見的無肉眼可見的粘液與膿血,多數不伴有里急後重。腹瀉的原因主要是腸內炎變、腸道功能紊亂和腸道吸收不良。此外,瘺管形成造成短路也可能與之有關。
  (二) 腹痛:也是本病最常見的症狀,以右下腹及臍周痙攣性陣痛多見,可於餐後發生,排便後暫可緩解。急性克隆病可伴右下腹劇痛,酷似急性闌尾炎;如持續性腹痛,伴壓痛、反跳痛,同時有肌緊張,要注意漿膜受累,有急性穿孔的可能;腸周圍膿腫、腸粘連、腸梗阻、中毒性巨結腸等均能導致腹痛。
  (三) 發熱:主要表現為間歇性發熱,通常為低熱,急性重症病例或伴有化膿性併發症時,多可出現高熱、寒戰等毒血症症狀。個別可僅有高熱而缺乏腸道症狀,也有腸道症狀顯著而不覺發熱的。
  (四) 腹塊:約1/3的病例可於右下腹、臍周出現大小不一的腹塊,這種腹塊都是由於腸粘連、腸壁、增厚、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內瘺或局部膿腫形成所致,腹塊質地中等,有壓痛,多因粘連而較固定,易與腹腔結核和腫瘤等混淆。
  (五)其他:本病常伴有噁心、嘔吐、納差、便血,但與潰瘍性結腸炎相比,便鮮血者少,量一般不多。因長期慢性腹瀉,可致體重減輕、貧血、全身營養不良、發育不良、血漿白蛋白降低、浮腫、電解質紊亂等全身表現。可因腸黏膜水腫、纖維組織增生而形成腸段狹窄,引起不同程度的腸梗阻(很少為完全性的),或因繼發性膿腫穿破而有瘺管形成。
  另外,克隆氏病還可出現如骨質疏鬆、杵狀指、關節炎、虹膜睫狀體炎、葡萄膜炎、結節性紅斑、壞疽性膿皮病、口腔黏膜潰瘍、小膽管周圍炎、硬化性膽管炎、血管炎、慢性活動性肝炎或脾腫大等,此外還有腎結石、血栓性靜脈炎、強直性脊柱炎及白塞病。直腸或結腸受累者,有時可發生癌變。
診斷和鑒別診斷
  (一)青壯年患者,有慢性反覆發作的腹部疼痛,腹瀉,發熱,右下腹壓痛及腫塊等臨床表現。
  (二)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數增多,可有血紅蛋白降低,血沉加快。糞便潛血試驗可呈陽性,如病變累及直腸和結腸可有粘液及膿血便。血清蛋白電泳及中?2可升高。
  (三)X線鋇餐檢查:主要的X線表現為節段性腸段受累、常以迴腸末端及右半結腸為主,病變的腸粘膜皺襞粗亂,可見廣泛的卵石樣充盈缺損,腸輪廓不規則,其邊緣可呈小鋸齒狀。部分患者可有瘻管及腸梗阻的X線徵象。
  (四)纖維結腸鏡檢查:可見粘膜水腫,卵石樣隆起,伴有圓形、線型或裂隙樣潰瘍。兩處病變之間腸腔可呈正常。有的病人可有腸腔狹窄及腸瘺形成。活組織病理檢查可有助於診斷。
  (五)WHO提出的克隆氏病診斷要點可供參考。WHO標準: 1、非連續性或區域性腸道病變; 2、粘膜鵝卵石樣或縱行潰瘍; 3、全層腸道炎症改變伴腫塊或狹窄; 4、結節病樣非干酪樣肉芽腫; 5、出現裂溝或腸瘺; 6、肛門病變,有難治性潰瘍、肛瘺或肛裂。疑診:1、2、3; 確診:1、2、3+(4、5、6之一)或4+(1、2、3其中之二)。
  (六)鑒別診斷:需與各種腸道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炎症疾病及腸道腫瘤鑒別。應特別注意,急性發作時與闌尾炎,急性發作時與闌尾炎;慢性發作時與腸結核及腸道淋巴瘤;病變單純累及結腸者與潰瘍性結腸炎進行鑒別。
  (待續)
戒烟 3
恆豐銀行4
Lvy Li 太陽能 2
林孟儒
Hua Lawer
熊維羆大腸直腸 广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