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腸直腸外科醫師:熊維羆 2023.1.6
大腸直腸肛門疾患簡介 大腸扭結 2
(續前文)
症狀
大腸扭結的方向可能是順時針,也有可能是逆時針,但是乙狀結腸以逆時針方向較多,至少要轉一百八十度以上,才會有相當程度的腸道狹窄,造成有影響的阻塞。當阻塞發生時,不但扭結的那段腸道本身會形成一個關閉的腸圈而有阻塞現象,同時也會造成近端腸道的阻塞,形成血管絞扼,腸道的血液循環會不良,先是靜脈阻塞,然後動脈阻塞,腸繫膜血管形成血栓,腸道終於產生壞死。少數患者的病症可能以猛爆方式來表示,這些患者通常無相關病史,忽然出現症狀,彌漫性腹痛及觸痛。極度虛脫,腸道會很快地出現壞死。不過大部分的扭結都以亞急方式來表現,患者通常年齡較大,症狀的出現為漸進式的,而且通常都有過類似的便秘病史,嘔吐現象較晚出現,疼痛也較輕微,通常不會馬上有腹膜炎。乙狀結腸扭結臨床的症狀:包括腹脹,腹痛﹑便祕﹑腸鳴音改變﹑噁心﹑嘔吐。如果大腸已壞死﹐則可能有發燒﹑白血球增高及腹膜炎現象。
診斷
過去病史﹐通常有慢性之便祕﹑陣發性腹脹﹐有時自動消除﹐20 %之病例有神經及精神方面之疾病﹐可能與長期吃藥﹐造成大腸蠕動變慢﹐引起便祕﹐以致形成過長之乙狀結腸有關。其他如過去接受過腹部手術﹑懷孕與巨大結腸症﹐都會增加乙狀結腸扭結之機會。腹部X光可見所謂之Bent inner tube sign或Omega sign為巨大的擴張環﹐大腸鋇劑攝影﹐則可見bird-beak sign﹐看到此特徵﹐則診斷幾乎就可確定。
治療
乙狀結腸扭結為一腹部急症﹐一旦診斷確定﹐須立即治療﹐否則一旦腸壞死﹐則死亡率會大幅升高。其治療方式分為非手術與手術治療兩種。通常是先做非手術治療﹔在沒有大腸壞死之情形下﹐以硬式乙狀結腸鏡看到扭結之處﹐再以一粗﹑軟的橡皮肛管﹐於塗抹潤滑劑之後﹐慢慢通過扭轉處﹔此時會有大量糞水及氣噴出﹔而扭結得以消除﹑復原﹐然後抽出乙狀結腸鏡﹐而肛管則留置於大腸內﹐且以膠布固定於肛門處約3天左右﹐以防止其早期復發﹐然後待大腸準備妥當﹐再儘早行乙狀結腸切除術。否則﹐只做了肛管減壓術而不做大腸切除﹐日後扭結之復發率極高﹐約為40%至90%不等。須注意﹐當以肛管減壓時﹐如果大腸已呈壞死﹐則易造成腸穿孔﹑腹膜炎或是將壞死的腸子留在肚子裡﹐延誤治療的時機。另一種手術治療方式為剖腹探查術﹐當術前診斷失誤﹐或肛管減壓術失敗﹐或是懷疑大腸已經壞死﹐則須做剖腹探查﹔而發現確定為乙狀結腸扭結時﹐則可行扭結復位術及大腸固定術﹐將乙狀結腸以絲線固定於左側腹壁上﹐使其不易再復發打結﹔也有人將腹膜之左側壁切一開口﹐將乙狀結腸塞入後腹腔﹐再加以固定﹐則更可避免術後之復發。因為單純之復位及固定術﹐還是有很高比例之復發率﹐一般仍建議在第一次手術後兩週再行剖腹探查﹐並將過長之乙狀結腸切除﹐以圖徹底治療﹐免除復發機會﹔如果剖腹發現大腸已壞死﹐則應注意不要立即加以復位﹐否則易造成再灌注傷害(reperfusion injury)﹐即大量的自由基及毒性物質﹐由壞死腸段流往全身﹐造成多重器官之衰竭﹐如腎﹑肺及肝等。應在復位前先小心的將壞死段大腸之動靜脈加以打斷結紮後﹐再行切除整個壞死之大腸﹐做哈特曼氏手術(Hartmann’s operation)﹐即將大腸之遠端封閉放在骨盆腔內﹐而將近端拉出做人工造口﹐等半年左右再行關回。有時也可做手術中之大腸灌洗﹐再做切除及直接吻合術﹐這是要看病人情況及手術者的經驗來決定。
據統計美國600例乙狀結腸扭結病患,發現延遲選擇性大腸切除。其手術死亡率最低為8%,而緊急的大腸切除術則死亡率高達25%﹔而大腸未壞死病例手術死亡率為12.3%﹔而大腸壞死病例手術死亡率則高至52.9%。
大腸扭結因國家﹑地區之不同﹐其發生率及發生之部位皆有明顯之不同。我國乙狀結腸扭結之比率要較美國明顯偏高﹐男女比亦是男性明顯升高﹐或許是因我國女性運動量不及美國﹐腹部肌肉較為鬆弛之故。術前之正確診斷非常重要﹐如此可行肛門減壓術﹐而免去緊急之剖腹手術﹐降低其罹病率與死亡率。本院有極佳之治療結果﹐亦可能與術前正確診斷率(96 %)有關。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