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12月3日(週二),國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在深圳舉行的投資者會議上,引用了對各省區域資料的分析,發現全國累計有4,700萬中國勞動力無法正常找到工作。
他的發言迅速引起了中國社交媒體的關注,甚至在海外社交媒體X上成為熱議的話題。
近年來,中共官方對民間對經濟活動的質疑採取高壓措施。中國大陸線民在門戶網站對該演講發帖說,“文章可以發出來真是不容易。”
2021年8月,中國網信辦禁止社交媒體發佈“歪曲解讀”宏觀經濟資料的帖子。不少經濟學家被警告不要質疑和批評官方資料。
在中共要求營造更積極的經濟敘事,當地分析師紛紛閉嘴和“唱漲”發言的大背景下,這位經濟學家的坦率態度顯得與眾不同。
高善文在這次會議講話中表示,可將中國疫情後的社會概括為三句話,“生機勃勃的老年人、死氣沉沉的年輕人、生無可戀的中年人”。
高善文說,2022年中國結束COVID疫情管控以來,中國經濟一直低迷不振。消費者信心受到疫情措施以及最嚴重的房地產危機的打擊。經濟放緩,大範圍的減薪和裁員也給家庭預算帶來壓力,抑制了支出。
他說,近年來的消費轉變反映了退休人員養老金收入保持穩定,而年輕人就業前景黯淡的事實。“我們傾向於認為,疫情後,買房人總體是年輕人,一個地區的年輕人對未來越沒有信心,他們的消費越弱,買房的意願也會越弱。”他說,“但老年群體的收入預期沒有被限制,生活幸福感強。”
高善文說,疫情之前,消費增長與經濟增長差不多,消費增長還要略快一些;疫情之後,消費增長比經濟增長低得多得多。“我們以疫情前的資料為基礎,疫情後,要麼是消費增速低估了,要麼是經濟增速高估了,因為在其它科目中沒有看到這種吸收關係。” “如果我們認為就業資料可信,那麼經濟增速就太高了。如果我們認為經濟增速資料可信,那麼就業資料就太低了。”高善文提到,“就業和增長的關係在過去兩年,也顯得非常反常。”
在就業方面,他的估計是,在城鎮實際找到工作的人和趨勢線累計岔口為4700萬人口。換句話說,累計有4700萬中國勞動力無法正常找到工作。這是中國官方關於業人口統計數字沒有提及或刻意隱瞞的。
他表示,一個可能的解釋是,這些勞工返鄉或留在農村老家,另一部分可能是做零工,開網約車,或在家。他們不會被計入官方統計的失業資料。其它獨立分析也指出,中國的就業市場比官方資料更疲軟。
2023年,中共國家統計局停止披露青年失業資料,因為之前連續幾個月發佈的青年失業資料都創下歷史新高。後來發佈的新指標將學生排除在統計範圍之外,但新失業指標仍然居高不下。
高善文估計,過去三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可能被高估了10個百分點,這是基於他對經濟增長資料與消費、投資和勞動力等領域擴張之間差異的分析。
他說,如果把中國經濟增速每年下修3個百分點,所有的資料就都能對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