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新華社、中國中央電視臺報導,10月26日週四(中國時間)李克強晚在上海突發心臟病,經全力搶救無效,於北京時間27日週五00:10逝世。
報導稱,他病逝前正在上海休息。今年3月中國兩會期間,李克強發表任內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只時一小時。
李克強被視為經濟自由主義者。擁有經濟學博士的李克強此前在黨內平步青雲,從“最年輕省長”、“最年輕省委書記”晉升到“最年輕副總理”,一度有望成為最高領導人。
李克強1955年7月生於安徽一個普通家庭,是一名地方官員的兒子,十幾歲時見證了文化大革命的動盪,在“上山下鄉”運動中作為“下鄉知青”在安徽省鳳陽縣的一個農業公社工作了幾年。
1977年文革後恢復高考,李克強是第一批考進北京大學法律系的學生,先後獲授法學學士、經濟學博士學位。
他能說流利英語,曾協助將多部重要法律作品從英語翻譯成中文,包括丹甯勳爵的《法律的正當程式》。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期間,他關於中國經濟結構的論文贏得孫冶方經濟學獎,這是經濟界的最高獎項。
李克強197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其政治生涯最初幾年是在參與共青團中度過,是後來當上中國國家主席的胡錦濤之下屬,後者在1983年獲選為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十年後,李成為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的第一書記,進一步夯實其團派背景。
1989年的北京天安門學生運動中,李克強以中國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兼全國青聯副主席的身份,敦促示威學生返回校園。
1998年,42歲的李克強出任河南省代省長,成為中國最年輕的省長,也是首位博士省長,他一年後扶正,2002年升任省委書記。在河南的六年裡,李克強讓當地經濟有顯著增長,但其政績也因河南賣血村、艾滋村事件蒙上陰影。
2004年李克強出任遼寧省委書記,主導該地區舊工業基地的復興,並建立了沿海經濟帶,以促進與鄰國的貿易。
2008年,已是政治局常委的李克強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分管經濟、食品安全、醫療等,成為接替溫家寶的熱門人選。翌年上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2013年正式接替溫家寶成為總理。
他擔任總理初期,經濟界就有“克強指數”的提法,指通過耗電量、鐵路貨運量和貸款發放量等三個指標,衡量中國經濟的實際增長水準。外界又有“克強經濟學”的說法,他提倡簡政放權,支持民營企業。
2020年6月疫情期間,李克強考察山東時高度讚揚“地攤經濟”能創造就業崗位,是“人間的煙火,中國的生機”,引發社會熱烈討論,但《北京日報》很快就評論指“地攤經濟不適合北京”。
在習近平全面左轉的路線下,李克強仍多次強調經濟改革。他在去年8月視察深圳時發表兩場演講,敦促“穩經濟、穩就業”,並重申“改革開放不會停頓,長江黃河不會倒流”。
同年的中國兩會,李克強在閉幕記者會上表示,中國還有6億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月入僅1000元人民幣。這番話被指揭露了中國經濟的真實面貌,與習近平定下的“全面脫貧”目標有巨大差距。李克強發表此番言論後,習近平政府基本不再提“全面脫貧”目標的落實狀況。
但是,隨著習近平不斷鞏固權力,其總理生涯後期被邊緣化,權力被架空。李克強的很多政策推出時都遇上阻滯。比如他曾主張用兩萬億“暴力救市”,但後來大家發覺,在沒有政治體制配合之下,靠行政手段來暴力救市是效果不佳 ,結果兩萬億當中有一萬億不見了。此後政監會的負責人出事,但究竟背後是誰主責,是完全不知道的。
李克強到後來的一些經濟主張,如“地攤經濟”,他一說,又馬上被批評,結果又要變成“地攤入鋪”。種種情況令人感覺李克強是受到掣肘的。”
儘管李克強的權力後期被架空,但他憑藉經濟政策上的務實主義,成為一位受歡迎的領導人。今年3月他發表完最後一份《政府工作報告》,現場響起約20秒的掌聲,是全場報告中歷時最久的掌聲,直到他回到座位就坐後才停下。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副教授、卡耐基中國專案研究員莊嘉穎分析指出:李克強代表的是中共黨內溫和改革派的聲音,他的去世,讓改革路線又少了一位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這意味著,中共內部牽制權力的一股勢力削弱了,領導核心習近平更不需要顧慮黨內的其他聲音了。”以往中國總理過世都會引發一些集體事件,這次民眾如何紀念他,值得外界觀察。
李克強的去世顯得很突然,中國網路上很多民眾表示“不敢相信”,甚至引發各種揣測和解讀。消息公佈不到兩小時,微博已開始過濾有關評論。
熟悉中國時政的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說,中共領導人即使退下來,醫療保健的條件也是相當優越的,非一般老百姓可比擬,“所以消息當然非常突然,但目前只能夠按現有的消息跟進,暫時沒有其它資訊作進一步判斷”。 劉銳紹指出,李克強的上升過程“體現了專家治國”。
二十大閉幕會場現場,代表“團派”的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在會議中途突然被兩名工作人員攙扶離場,離場時跟習近平打了個招呼,也輕拍了一下李克強左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