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近日,中國多個地方政府檔中出現“砸鍋賣鐵”一詞,引發熱議。伴隨中國房地產市場崩潰和經濟惡化,地方財政危機不斷加劇。各地政府紛紛搞“砸鍋賣鐵”來償債。
近日,中國微博平臺上傳出一份政府檔,名為《重慶市璧山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成立重慶市璧山區“砸鍋賣鐵”工作專班的通知》。通知稱,專班是按照《重慶市璧山區推動國有資產盤活工作方案》相關要求,經區政府研究成立的。專班組長為璧山區委常委、區政府常務副區長田中,副組長為區財政局局長侯詠梅、區國資中心主任韓豔。
中國媒體《湖南日報》稱,從璧山區財政局工作人員處求證得知,這個“砸鍋賣鐵”工作專班已開始運行。另據《財新網》28日報導稱,重慶、甘肅、內蒙古、青海等省份市縣都有類似表述。
旅美財經評論人士王劍說,“砸鍋賣鐵”現象就是地方財政崩潰的一個表現,導致崩潰有三方面原因:“一個就是財政收入的下降,第二個就是原來的債務要還,再加上轉移支付,就是中央政府給地方政府的錢少了。這三樣東西碰到一起,它們就沒錢了。”
王劍還說,地方財政崩潰後,第一階段就是裁員減薪,同時拖欠工資。這種現象從去年下半年就已開始。現在是到了第二階段,就是地方政府開始“砸鍋賣鐵”,把現有資產賣掉,來維持政府運作。他說:“砸鍋賣鐵這個詞有兩個含義,第一就是向領導表決心,我都砸鍋賣鐵了,我要搞定。另外一個是向中央政府示威,你看我都砸鍋賣鐵,你不多給我點錢嗎?”
中國嚴峻的地方債問題早已引起外界關注。2023年,英國《金融時報》就報導,中國地方政府債務估計累計達到了94萬億人民幣。《華爾街日報》也曾援引紐約研究機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的調查,指出中國約有三分之一的主要城市甚至連償付所欠債務的利息都很困難。其中,甘肅省省會蘭州市在2021年的利息支出相當於財政收入的74%。中國一家評級機構聯合評級國際的研究顯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所背負的842億美元境外債務中,大約84%會在2023年到2025年之間到期。
為解決地方債問題,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要有效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制定實施一攬子化債方案”。2023年9月,特殊再融資債開始發行,融資端化債方案開始推進。2023年底,中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重點省份分類加強政府投資專案管理辦法(試行)》(簡稱47號文),其中點名天津、內蒙古、遼寧、吉林、重慶、貴州等12個“化債大省”,要“砸鍋賣鐵”全力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在地方債務風險降低至中低水準之前,嚴控新建政府投資專案,嚴格清理規範在建政府投資專案。
近日,重慶市璧山區成立的工作專班,正是回應中央政府要求,統籌全區“砸鍋賣鐵”工作。實際上,自2023年以來,包括內蒙古、青海等多地地方政府在會議和文件中都提到了“砸鍋賣鐵”一詞。對此,《財新網》報導援引地方人士表示,這主要是表明態度,本質是推動資產盤活變現。報導還指,資產處置帶動重慶上半年非稅收入增長超三成。
旅歐的中國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法律顧問室前執行主任杜文訪說,“就這‘砸鍋賣鐵’這四個字,可謂總結了中國經濟現狀,共產黨的執政現狀,以及習近平‘改革’到今天的現狀。政府層面使用‘砸鍋賣鐵’的時候,就意味著在財政上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政府要考慮採取非常規的、甚至極端的手段,比如說以極低價格賣掉國有資產,減少福利支出、增加稅收,或其他方式來籌集資金,應對和解決當前財政困難的問題。”
伴隨中國房地產市場崩潰和經濟持續惡化,地方政府財稅收入在明顯下滑,而非稅收入卻在快速增長。根據中國財政部資料顯示,2024年上半年,在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全國稅收收入同比出現下滑,而非稅收入同比出現增長11.7%。而常見的非稅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國有資本收益等,也包括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和罰沒收入。
王劍也指出,在地方政府“砸鍋賣鐵”、低價變賣國有資產的過程中,官員們都在撈錢,“砸鍋賣鐵這件事情中間,地方政府會喊得聲音特別響,原因是什麼?就跟當年搞這個基建是一樣的,政府官員可以中間上下其手,可以掙錢、撈錢。”
王劍認為,如果這件事情持續下去,地方財政一直處於崩潰狀態中,地方政府的規模就會慢慢縮小,“原來你啥都要管,現在你管不住了,它隻能夠收縮到一些有效範圍才去管。全能性的政府正在瓦解。” 他還說,這將影響到政府的施政能力。如果當局不作出相應改變,就可能導致政權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