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媒體報導,當前中國銀行界長期利率低於短期利率,顯示銀行越來越不歡迎長期存款,背後是民眾缺乏投資管道、長期存款需求持續增加但銀行負債成本壓力上升的矛盾。
【綜合報導】中國媒體報導,當前中國銀行界長期利率低於短期利率,顯示銀行越來越不歡迎長期存款,背後是民眾缺乏投資管道、長期存款需求持續增加但銀行負債成本壓力上升的矛盾。
陸媒21世紀經濟報導5日指出,正常情況下,存款期限越長,利率越高;但當前中國銀行界出現5年期比3年期存款利率還低,3年期存款利率比2年期還低的不尋常趨勢。
例如中國建設銀行人民幣存款整存整取3年期最高年利率是2.6%,5年存款最高年利率卻只有2.25%;另中國交通銀行網路銀行整存整取人民幣存款2年期利率最高2.35%,3年期利率最高卻只有2.2%。
江蘇銀行、寧波銀行等也有類似現象。
甚至很多長期的存款產品已經無聲無息悄悄消失,大部分全國性銀行在售大額存單已經沒有5年期品種,部分銀行甚至連3年期大額存單都沒有了。
報導提到,一直以來,長期存款都是銀行比較穩定的資金來源,現在則是越來越被銀行嫌棄,這背後原因是民眾對長期存款/定期存款需求增加、而銀行負債成本壓力上升的矛盾。
報導說明,在沒有更好理財投資管道的情況下,即使近年來存款利率一再下滑,但很多投資者還是選擇存定期存款,並且希望透過存長期存款獲得相對較高的收益率,這導致存款出現定期化、長期化的趨勢。
但這種趨勢給銀行帶來不少壓力,多家銀行在今年的財報中提到存款出現定期化、長期化的趨勢,導致銀行負債成本上升。
文中表示,存款是銀行的負債,存款利率是銀行的負債成本,一般而言長期利率高於短期,定期利率高於活期,但當越來越多人傾向選擇定期、長期存款,銀行的負債成本壓力自然就上來了。
因此在成本壓力下,銀行不再希望吸納太多高利率的長期限存款,這就是長短期存款利率倒掛並且長期限存款產品越來越少原因。
今年4月開始,中國經濟走勢逐漸趨於緩和,多項宏觀數據也不如預期,通貨緊縮的壓力增大。雖然官方祭出多項措施刺激消費,盼能帶動經濟成長,然而結果不如預期,比起花錢,更多人願意存錢。
在這種現象下,不少想存錢的民眾四處打聽,哪間銀行的利息比較好,長途跋涉也要把錢存進去,成了「存款特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