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召開會議免除秦剛外交部長職務。學者推估,整個事件與外交系統派系鬥爭有關,王毅回鍋外交部長則是當前可壓制內部雜音的做法。
中國14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昨召開第4次會議,免除國務委員秦剛兼任外交部長職務,由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回鍋擔任外交部長;這次會議沒有宣布如何處理秦剛國務委員職務,其仍留有該職。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王宏仁今天接受中央社採訪表示,外界對於秦剛究竟發生什麼事情資訊有限,替對方扣上私德問題,這往往是中共內部一貫的鬥爭方式,也許要等上2至3個月,情況才會更加明朗。
他認為,秦剛去職恐是外交系統不同派系鬥爭結果,牽涉內部利益分配等,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和王毅本就是外交事務主導主體,外交部長算是較為官僚性質位子,「秦下王上」對於接下來中國對外關係路線影響不大。
他強調,秦剛忽然消失在公眾視野一事對於中國的國際形象影響極大,整個事件再次勾勒了中共掌權是個高度不透明的政體,嚴重傷害中國的國際形象。
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吳瑟致對中央社分析,「秦下王上」是中國外交系統派系鬥爭結果,推估秦剛升遷得太快,接任外交部長後,碰觸到內部派系利益,例如升遷紅利、政治競爭等,剛好其又有個人把柄被掌握,於是落入這個局面;王毅回鍋任職則是當前最能壓制雜音的做法。
他指出,習近平對於秦剛是失望的,花了1個月去考慮如何處理,王毅是個可信任人選,不過不是最優先選擇,只是這段時間先由他接任,推測後續會再有外交部長新人選;中國這段期間對外政策和戰略布局也會偏保留。
「留有秦剛國務委員身分是作為籌碼用的」,吳瑟致認為,拔掉秦剛外交部長職務是目前可先壓制外交系統騷動的做法,習近平沒有全然切割秦剛,仍留有其國務委員職務,倒也不是出於愛才、惜才,而是先看看王毅回鍋後能否止血事件,倘若內部疑慮仍在,再以秦剛國務委員職務作為祭旗籌碼;「相信王毅回鍋對於外交系統已是一個很大的警示動作,外交系統會安靜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