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中國部分地區近來開始設立“社區食堂”,令人想起昔日的國營食堂或公社食堂,引發議論。據中央社署名邱國強今天報導稱,面對中國社區食堂遭指開倒車,官員稱服務長者非大鍋飯。
2022年11月開業的國營食堂
近來被廣為議論的“國營食堂”一詞,指的是在中國基層社區廣建公營(或公辦民營)的廉價或某種程度免費的中小型食堂。這與市面上為數不多、但一直存在的公營中大型餐廳,屬於不同概念。但綜合中國媒體及網路訊息,近來有新設立的社區食堂,直接掛起了“國營食堂”的招牌,相關人員並在門口歡呼“開業了”,引發注意。加上供銷合作社近來大舉擴充及征才,讓外界產生政策上是否倒退到計劃經濟時代的聯想。
針對外界議論,特別是將“社區食堂”與人民公社時代廣設的大鍋飯式“公社食堂”產生聯想的質疑,有基層官員解釋,現在辦的“社區食堂”主要是為服務社區老年人,解決他們的飲食問題,是“社區服務”的一環,不是搞“大鍋飯”那一套。
中國住建部、民政部10月31日印發“關於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試點完善社區服務設施,規劃建設幼稚園、老年服務站、醫療服務站等項目,並配建便利店、菜店、食堂、藥店、家政服務網點等便民商業服務設施,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務。這項通知並要求各縣級市、區選取3至5個社區,展開“完整社區”建設試點,並於2年後在全國推廣,建設對民生服務“大包辦”的項目,其中即包括“社區食堂”。
據明報消息說,今年7月間,湖南、湖北、山東、雲南等省的部分居民社區,已開始出現自助餐式的社區食堂。經營模式則是由當地街道辦出資,再委由官方批准的餐飲業者經營,定價略低於市面飯館。其中一些地方即標榜“國營食堂開業”。
明報引述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則向明報表示,由於中國經濟收縮,地方上的物資和民生供應鏈可能出現不足,官方必須防止出現危機,影響社會穩定。因此,“國營食堂”可能是調配物資、管理社區的應變方式。但如今含外資在內的民營經濟占GDP比重可觀,中國已不可能全面恢復計劃經濟。
中央社說,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教授謝田則向自由亞洲電臺指出,“社區食堂”和供銷社都是國有壟斷企業,會慢慢控制所有商品來源和上游農產品,操控價格,擠壓民營小企業、菜市場、餐館的空間,是“國進民退”的又一象徵。若國家出現食品供應等經濟上或其他危機,供銷社和食堂便有穩定民情和社會局面的用處。
上世紀50年代中國的人民公社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