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9月開放臺灣人民申領居住證,引發國安疑慮。行政院昨定調,要對申領居住證的臺灣人進行管制。陸委會也說,政府正研擬修《兩岸條例》,除建立申報機制義務,並積極研議限縮公民權,擔任機敏公職作出必要範圍限制等嚴密安全管理措施。但學者警告,目前政府的反應可能進一步惡化兩岸關係。
對於臺灣人申領中國居住證一事,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谷辣斯.尤達卡)昨說,政院的確認為需要管制,但領證人回臺後,要如何或有無可能某種程度限縮其公民權,包括限縮範圍、強度、深度等,仍需聽取大家的意見,但不希望對國內社會帶來太大衝擊,「但必須要進行某種程度的管制,是大方向。」相關修法可能牽涉《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國家安全法》,但陸委會尚未有明確定案。
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說,考量陸方片面核發居住證,企圖透過社會經濟融合削弱我方主權,具有高度政治圖謀的統戰作為,政府正研擬修法,第一是建立申報機制,課以持領居住證民眾申報義務;第二是完善安全管理配套措施,將徵詢專家學者與社會各界意見,積極研議包括限縮公民權,擔任機敏公職作出必要範圍限制等嚴密安全管理措施,但範圍等仍在徵詢各界意見。
綠委賴瑞隆表示,他支持政府採取較嚴謹措施,包括對領有居住證的國人進行擔任國家重要職務的限制。藍委李彥秀認為,利用限縮公民權的手段恐怕適得其反,尤其蔡總統才說過居住證只是生活便利的手段、不涉國家認同,現在又要管制,等於是把人才往外推。
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復國認為,目前政府的反應可能進一步惡化兩岸關係,中國大陸此作法當然有其政治目的,但我國國人去經商或就學非常便利,若每次針對中國大陸的新政策出來,我方政府只會採取反應、負面或對抗式的作法,卻沒明確方向或政策積極性,恐對兩岸長遠發展留下傷痕。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施正鋒則認為,若居住證政策牽涉的兩國關係是友好或和平時,當然無所謂,但如果兩國是敵對狀態,當然會去限制取得對方的身分。他建議,政府修法應以國家安全及主權考量為主,但應先講清楚有哪些措施。
全國首張直升機搜救費請求單 6登山客需攤92萬
〕全國首例!花蓮縣消防局近日開出全國首張「直升機搜救費用請求單」,向今年二月闖入未開放路段而發生意外的登山隊,請求支付九十二萬二五七八元,六名隊員每人得「付帳」十五萬三七六三元;消防局強調,希望藉此落實「使用者付費」原則。
落實使用者付費 空勤總隊高度肯定
空勤總隊昨對此表示高度肯定,不少隊員感慨,過去時而接到無理的救援要求,飛到現場才發覺,登山客口中的「受傷」,其實傷情極微,懷疑根本只是想貪圖方便坐直升機下山,因擔心表達不滿會被認為「拒絕救援」,往往敢怒不敢言。
今年二月二十七日,七名登山客違規行經管制山域八通關日治越道線馬沙布駐在所一帶,其中隊員蔡政達滑落崩壁罹難,當時除大規模搜救,並由空勤直升機吊掛遺體下山;該登山隊有申請入山,但未依申請路線登山,進入未開放山域而發生不幸,花蓮縣府除開出每人六千元罰單,也請求支付直升機搜救費。
未依申請路線登山 花縣府要求付帳
縣府去年六月公告「花蓮縣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在公告管制山域遭遇登山事故,搜救後可命支付搜救費。縣府本月十七日發函要求六人每人繳納十五萬餘元,若未在收文後一個月內繳納,移送行政執行署執行。
消防人員表示,國外早有收取搜救費之例,比如曾有臺灣旅客在澳洲艾爾斯巖跌落石縫,受困二十七小時才被直升機救出,事後被索費高達臺幣兩百七十萬元;不過消防員也說,登山是健康活動,只要依規定進行就不會被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