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委會研擬限制領用中國大陸居住證者的公民權,部分在大陸工作的臺灣人表示,一些本來要辦證的人可能就不辦了,但他們覺得自己在兩岸關係中像夾心餅乾。
長期往來兩岸的康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家珍向中央社記者分析,在臺灣居民申領大陸居住證一事上祭出限制權益措施,對不同族群會有不同效果。
他說,對長期在大陸經營、生活的臺商,他們可能不會在乎臺灣政府所做的任何決定。
對於剛到對岸、還沒站穩腳步的新臺商,可能會因為害怕違反臺灣的規定,而多做思考;但他們若決定將其事業重心放在對岸,就會申請。
至於在大陸念書或工作的臺灣青年,申請居住證看重的是「同等待遇」的優惠或方便。若權益受限,導致不敢辦居住證,就可能會將不滿反映在選票上。
劉家珍認為,影響辦理居住證意願的,重點不是臺灣政府做什麼決定,反而是臺灣人仍會擔心,是不是辦了證更容易被大陸政府查稅。
一名不願具名的臺籍大學教師則表示,政府要制定限縮政策,對在大陸的臺灣人「不可能完全沒有影響」,一些本來要辦居住證的臺灣人會縮手。他無奈地說,辦證只是為了方便,「不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子來為難臺灣人」。
另一名臺籍教師則說,不該剝奪公民權,把在大陸的臺灣民眾當夾心餅乾。
大陸委員會副主委兼發言人邱垂正20日表示,已會同相關主管機關,徵詢專家學者以及社會各界意見,積極研議包括限縮公民權,例如限制擔任機敏公職,防範中共對臺政治操作可能風險。
受訪的臺籍教師說,「限制擔任機敏公職」並不是很有意義,因為既然在臺灣擔任機敏公職,一般來說就不會去申請大陸的居住證。
邱垂正今天在陸委會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有關限縮公民權,目前還在徵詢意見,包括程度範圍、深度、強度須廣泛徵詢。陸委會將廣泛充分徵詢各界意見,並充分會商相關機關積極研議。
邱垂正說,陸方片面核發居住證,是一項企圖透過社會經濟融合削弱臺灣主權,具高度政治圖謀的統戰作為,已實質改變臺灣對於兩岸人民身分區隔處理的法治現狀,打破原先單一身分制,模糊兩岸實質與心理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