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團控股今天指出,截至3月31日止,該集團中國零售交易市場的交易總額(GMV)已達到人民幣3兆元人民幣(約合4,758.9億美元)的規模,阿里巴巴集團正式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體,意味著全球最大零售體由線下遷移到線上。獨立第三方機構PwC(普華永道)已針對上述數據執行了協定程序。
2015年全球零售商排行中,排名前3的分別是沃爾瑪、好市多和家樂福,均為線下連鎖企業。公開資料顯示他們最近1年的總營收分別為4,821億美元、1,161億美元和769億歐元。
阿里巴巴選擇與線下零售企業不同的道路,通過新實體經濟時代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共生共榮的平台生態。集團旗下平台的交易量現占中國社會零售總量的10%,並帶來超過1,500萬個直接就業機會及超過3,000萬個間接就業機會,帶動上下游產業新增納稅近人民幣1,800億元。
阿里巴巴成長於DT時代,透過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支付體系、互聯網信用體系、智能物流體系等新技術產物,構成新實體經濟的基礎設施。以大數據、雲計算為例,未來10年大數據、雲計算將是阿里巴巴的核心戰略之一,目前相關技術已服務60多個國家的180萬家企業。
2015年天貓雙11中,每秒最多有14萬訂單創建、8.59萬筆支付,正是建基於阿里雲與淘寶、天貓、支付寶共同構建的全球最大規模混合雲。技術革新令阿里得以完善平台生態,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和體驗。
2010年,互聯網金融開始萌芽,阿里巴巴在大數據的基礎上開始探索信貸等業務。此後數年內,基金公司、保險公司陸續加入到互聯網金融生態圈中。
2013年,菜鳥網絡成立。據當時公佈的數據顯示,與阿里巴巴合作的14家快遞配送商,在中國31個省超過600個城市建立了1,700餘個配送中心、10萬餘個配送站,通過95萬名快遞員,共為阿里巴巴旗下淘寶、天貓等平台運送50億個包裹,創造的快遞業收入超過人民幣700億元。同時,聚划算、速賣通和天貓等B2C網站陸續建立,隨著阿里巴巴全球化進程不斷推進,海外知名品牌商、大型商超、在線零售平台、郵政物流、銀行等紛紛加入。
其後,銀泰、UC、高德、優酷等夥伴的加入,令阿里巴巴生態圈的範疇擴展到傳統商業及其他互聯網領域。
今年博鰲亞洲論壇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執行主席馬雲倡導建立eWTP(Electronic World Trade Platform,世界電子貿易平台),他表示,全世界應該建立一個eWTP,過去的貿易更多是在幫助跨國企業,幫助發達國家,未來30年我們應該專注於那些80%的中小企業,80%的發展中國家,80%的婦女和年輕人。在這個平台上我們分享貿易,分享文化,增加各國之間的理解,也讓全世界的年輕人找到自己的機會。
阿里巴巴集團的下一個目標希望到2020年,交易額達到人民幣6兆元,幫助90%零售商業提高效率,用網上新實體經濟的力量來推動商業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