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貧富差距是全世界最大的地方之一,衍生出不少社會問題。北京大學公布的《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5》指出,頂端1%的家庭佔全中國約三分之一的財產,底端25%的家庭擁有的財產總量僅在1%左右。此外,從教育機會到醫療保障,中國社會的不平等現象也出現擴大趨勢。
《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5》以全國25個省市160個區縣的14960個家庭為樣本,探討民生問題狀況、差異、原因和社會機制。 報告顯示近30年來中國民眾收入吉尼係數從80年代初的0.3左右上升到現在的0.45以上,估算結果顯示,中國家庭財產吉尼係數從1995年的0.45擴大到2012年的0.73。頂端1%的家庭佔有全國約三分之一的財產,底端25%的家庭擁有的財產總量僅在1%左右。
除了收入和財產上的不平等之外,不同族群在教育機會、健康保障等方面的差異也非常明顯。以教育為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考上大學」這樣勵志的話越來越失去說服力。
教育這項重要的公共服務存在著很大的城鄉差距、東中西區域差距和性別差距。尤其是城鄉差距十分顯著。而報告顯示,60年代出生的人教育不平等程度最低,之後不平等程度不斷上升,80年代出生的人教育不平等程度達到歷史最高。
在醫療保障上,本來應該幫助減少收入差距的社保制度反而逆向操作,報告指出,健康狀況更差的人往往更加缺乏醫療保障資源,面臨更大的就醫壓力;從收入上看,高收入族群享有更多的醫療補貼,這些不成比例的補貼都給了富人而不是窮人。
在性別方面,女性往往受教育水平更低,工作和收入更差,而健康水平也比男性更差。女性更容易有抑鬱傾向,自報慢性病的比例更高。但是在就醫機會的醫療保障方面,女性擁有醫療保險的比例卻低於男性,在看病時自己負擔的醫療費用比例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