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文化學者崔岱遠著有「京味兒」一書,中新社引述崔岱遠表示,老北京的傳統習俗多,臘八節必做醃臘八蒜,到了過年,有一項「和蒸饅頭緊密相關的工作」,就是炸丸子。
每到過年,北京人都要隨時準備一大盆炸丸子,年夜飯上也必有丸子。除了丸子象徵閤家團圓,每年春節各家忙著拜年、招待客人,吃飯時間不固定,也沒有很多時間炒菜,通常會事先準備好丸子,端上桌就能吃。
不僅是丸子,北京人過年的餐桌上一定要有紅燒鯉魚,取「年年有餘」之意。還有兩樣小菜必不可少,即「芥末墩兒」與「豆兒醬」,非常有北京特色。
「芥末墩兒」是北京人過年的首席素菜。臘月二十七、二十八,家家戶戶開始預備芥末墩兒。吃的時候加上米醋和香油,甜酸清脆,過年時吃多大魚大肉,解油膩全靠它。
「豆兒醬」是小菜,但做起來工序不少,主要用黃豆、胡蘿蔔丁、白豆腐乾丁、鹹菜丁和肉皮丁一起煮後凝成凍,吃起來清涼嫩滑。
和其他地方除夕夜吃餃子不同,傳統的老北京吃的是「五更餃子」,即初一早上吃,除夕夜吃大魚大肉,年夜飯吃完開始剁餡、包餃子,過了零點則不能再動刀。
此外,北京人過年過節通常會買點心,包上「大八件」、「小八件」。大八件分別有福、祿、壽、喜等字,小八件則做成桃、杏、石榴、蘋果等水果形狀,染上顏色,送人或自加上供都相當適合。
不過,老北京人不叫點心,叫「餑餑」;除了點心之外,北京傳統的醬菜也是很熱門的伴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