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負債堆積如山,國有企業快速膨脹,加上背離市場力量,已使中國陷入困境,若不解決這些根深柢固的問題,中國將面臨長期低成長、勞工生產力受限制、家庭財富停滯,掉入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中國問題專家史宗瀚表示:「中國輕鬆成長的年代已經結束了,它現在面臨很多艱難的抉擇。」
有些經濟學家不排除中國經濟可能硬著陸,即因壞帳飆高、消費者信心暴跌、人民幣急挫、失業率攀升,導致成長戛然而止。北京當局可能繼續拉抬成長,將更多資金挹注於虧損企業、不必要的基礎建設和償債,但這將奪去具生產性的投資,導致經濟陷入與日本類似的失落的二十年。
此外,中國經濟貧血,將使全球成長疲弱,對大宗商品需求減少,將延長巴西等大宗商品生產國的低迷時間。
中國領導人已意識到這些風險。上週中國總理李克強呼籲將加強創新,以刺激新的經濟成長來源,活化傳統部門。二○一三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臺時所公布的五年計畫,承諾要讓市場力量扮演更重要角色,建構法律架構以重組經濟,造福更多消費者和中小企業,而非產業。
但經濟學家指出,中國迄今所得的進步令人失望,主要因為中共設立太多政治目標。例如,習近平承諾在二○一○至二○二○年間讓民眾的所得倍增,這意味了每年經濟成長率必須達六.五%。
分析師表示,隨著全球需求下滑,中國勞動人口減少,北京當局得訴諸刺激措施,才能達到上述成長目標,延後必要的重組過程。
史宗瀚認為,達到上述政治目標要耗費不少成本,又缺乏效率,中國政治領袖想要成長、某種程度的改革和高度的穩定,卻不想承擔相關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