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境外旅遊消費連續3年居世界第一,但這樣的購買力卻沒有反映在大陸國內消費。專家認為,進口商品價格太高、大陸自產商品CP值太低,都是無法提振內部消費力的原因。
經濟參考報報導,2014年中國大陸民眾出境旅遊達1.09億人次,海外支出年增28%達到1648億美元;預計2015年出境旅遊將達1.2億人次,消費支出高達1940億美元。
日本旅遊協會統計顯示,今年大陸「十一」黃金週期間,大約40萬名大陸遊客前往日本旅遊,在日本消費折合人民幣約53億元(約新臺幣265億元),免治馬桶蓋、牙膏等日用品被陸客掃貨;在歐洲國家,陸客購買高價精品也不手軟。
報導說,海外旅遊買不夠,許多大陸民眾向長期代購轉變,將「跨境消費」轉變為長期消費行為。
購買力持續外流讓大陸憂心,一位海關工作人員表示,海外代購雖要收取約10%的代購費,但價格仍然只有大陸價格的70%至80%,對消費者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商家、中介和消費者三贏背後,是海關稅收的大量流失。
購買力持續外流,與大陸進口產品價差大有很大的關係,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說,「我曾調研過一款高端的面霜,在上海商場售價在人民幣1500元左右,而其在海關的報關價僅為7美元」。
此外,專家認為,也與零售業和產業界在「消費升級」方面準備不足有關。消費者不信任大陸產品。在許多中國製造價格提升的同時,品質和品牌形象並未同步提升,性價比(CP值)相對下降。
報導說,大陸消費需求已經升級,但產業升級沒有跟上。這也是大陸政府亟需解決的問題。
大陸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表示,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環境下,消費成長不僅要依靠國內的部分,還需要拉攏更多境外消費。若能夠引導境外消費回流50%,就可帶動國內消費成長一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