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拋出兩岸交流「民間先行、政府支持」說,引起注意。其中「民間先行」,被認為是兩岸或可接受,且可能是明年總統選後兩岸關係一旦出現變局的可行互動模式。
然而,剩下的「政府支持」,可能會是這一主張能否收效的關鍵。而這關鍵,應該是在中國大陸身上。
柯文哲終能順利出席「雙城論壇」,讓他在泛綠政治人物中,取得兩岸關係的光環;而主張「民間先行」,既可暫時避開自己對「九二共識」的尷尬,一旦成為未來兩岸互動模式的參考之一,柯文哲的兩岸關係光環,看來會更閃亮。
然而,面對這個「民間先行、政府支持」的主張,大陸是否願意兩句話都買帳,可能還有待觀察。
中國大陸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所長周志懷今天就說,柯文哲出席「雙城論壇」,代表他有意願突破兩岸關係,也藉此邁出第一步。這樣的互動,可能會成為今後兩岸關係發展的新模式。
不過,周志懷也認為,柯文哲出席「雙城論壇」的模式,是否為兩岸城市交流、特別是綠營執政城市帶來「普遍意義」,還需要再觀察,「不能推而廣之」。畢竟,柯文哲和其他民進黨籍縣市長「仍有不同」。
雖然,從中共總書記習近平3月初發表兩岸關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說後,大陸一再強調「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但大陸其實並不希望,兩岸互動在政治情勢出現變數下,即告全面停擺。
因此,在兩岸互動中,數量最頻繁、層面最廣泛、爭議最有限的民間往來,成為兩岸都能認同的領域。用在「民間先行、政府支持」的主張上,大陸至少能認同「民間先行」。
而這也是柯文哲今天說,這一主張是他與上海市長楊雄「最有共識的新觀念」。也就是說,無論兩岸關係未來如何演變,「民間先行」成為兩岸在未來互動上,各取所需的交集。
至於剩下的「政府支持」,大陸願不願意接受,就要看大陸是不是真的充分支持「民間先行」,還是到時候又搬出「政治基礎」、「九二共識」等說法,作為民間往來能不能先行、甚至能不能繼績往來的條件。
無論如何,面對柯文哲這位政治明星拋出的這顆球,且事關明年選後的兩岸關係發展,大陸除了謹慎接球,想必也在思考,要怎麼把球再扔出去。對「民間先行」是支持,還是消極以對,或是開出條件,到時就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