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陽縣黃荊鄉人口2萬出頭,但在學齡兒童中,高達132個沒有母親,是全省知名的「無媽鄉」,其中116個孩子的母親因為逃婚或改嫁而離開。
新華社8日報導,無母學童對「媽媽」一詞都很敏感,他們的故事大同小異,多半是很小的時候,媽媽就離開了家,再也沒有回來。多數都記不起媽媽的樣子,也不知道媽媽在哪裡。
新華社描述了幾個無母學童的生活,例如7歲的黃春花,乍看之下像個男孩,皮膚黝黑、衣服骯髒,留著一頭短髮,生活環境更是一塌糊塗。而媽媽在春花2歲時就離家出走了。
但相對於新華社「悲情」的敘事法,中國婦女網5月間的報導呈現了更多面向。當時的報導指出,「黃荊嶺,石頭殼,討十個媳婦,五個跟別個」,民謠反映黃荊鄉的貧困。
但實際走訪「無媽鄉」才發現,母親出走的原因不僅是貧困,很多婦女遭逢家暴,還有不少是被拐賣到此的,因此「媽媽」一有機會寧可拋家棄子。
青山完小校長劉向陽說,學校2010年合併附近幾所村設小學,學生400人。
劉向陽說,全鄉131名失母兒童,他們學校占了83人。從數字上看,該校失母兒童這2年減少到40多人,原因是10多人被領養、10多人升入初中。
但事實上,出走又回來的媽媽沒有幾個。由於貧困,黃荊鄉男子多半從雲南、貴州、廣西等地「買老婆」。而「妻子」有些確實也試著安身立命,但更多人是被懶丈夫的家庭暴力「打跑的」。
5年級的志明說,7年前的那個中午,媽媽走前給他煎了個雞蛋,交代6歲的他「看好家」。之前幾天,媽媽不小心打破個碗,「經常狠狠揍媽」的爸爸又暴跳如雷,打到媽媽倒地動彈不得,沒過多久媽媽就走了。
但在11歲的汪斌和小傑眼裡,志明還是值得羨慕的,「他媽媽把他帶到7、8歲才走呢」。汪斌不到1歲,雲南籍媽媽就走了,小傑的媽媽走的時候,他才8個月。